近期,“快手教育短视频作者超过99万,累计生产量达2亿”、“教育内容已成为抖音内容生态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闻热点不断出现。显而易见,各家短视频平台都在发力知识教育领域。与此同时,各大教育机构也在探索着如何入场短视频。那么,问题来了,该做哪个平台呢?
可能会有人说,全都要!然而,不同的平台,对于不同体量、细分领域、教育形态的教育机构参与者来说,能够产生的帮助和效用是不同的。
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几个主流短视频平台在教育业务上的定位、发展策略、投入资源等方面都有哪些各自特性。了解了这些之后,机构可以结合自身产品定位与形态、目标人群偏好,判断机构与平台的匹配度,作出选择。
各平台的用户分布
抖音
用户标签:一二线城市用户
抖音的用户以一二线城市为主,占比达到52%,在年龄上,90后、00后占比为49%,80后占比38%。与B站和快手相比,偏年长。
不同代际中,90后、00后是主要的教育受众,70后、80后为子女关注教育。
知识标签:K12/家庭教育、知识科普、语言教育
从品类偏好来看,抖音更偏小资。最新的抖音短视频数据,排行top10的教育类创作者,主要分布在语言、办公工具、商业科普、法律。
快手
用户标签:小镇青年(18-35岁,三线及以下城区用户,县城、镇区、乡村及城乡结合部用户)
快手上的教育视频消费者,三线城市及以下地区用户达到65%,占比高出行业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
据快手《2019小镇青年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3亿名小镇青年活跃在快手平台,这个群体中其实只有20%不到的人上了大学,80%的用户其实是在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不断学习。
知识标签:三农、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学科教育。
微信视频号
微信视频号开放不到半年,还没有明确的用户属性分布。不过从正在形成的知识短视频内容来看,视频号的内容越来越多在知识技能、垂直专业、生活技能、人文特色品类上沉淀。
从用户属性上,我们可以看出,每个短视频平台都有着自己的特性。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只有清晰了自己所属的细分品类、目标用户,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
各平台的爆款长什么样
无论是抖音、快手还是微信视频号,都是以“记录生活”开始的。如今入局教育,其“娱乐”、“社交”属性仍旧很强。所以,抖音、快手上的教育,比如英语、数学等学科教育,往往会加入一些有趣的段子或者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来演绎。
比如目前在抖音上粉丝数已经高达877.99万的达人账号“MrYang杨家成英语”。分析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采用的是情景剧教学模式,夸张的表演,趣味十足的语调,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传递“干货”,让用户在轻松的环境下满足自己学习的需求。
还是有些教育机构账号,每个视频主题都围绕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展开,靠诙谐有趣的内容引流吸粉,并对品牌进行一定曝光。例如账号:胖超说艺考、51美术。
教育机构在选择入驻平台之前要对自己的教育内容有清晰的认知,再结合平台的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爆款。
各平台对教育机构的扶持政策
抖音
从2019开始,越来越多教育行业企业号进驻,去年3月至今年6月,进驻号增长3倍。对于教育机构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而在2020的6月8日,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又宣布推出“学浪计划”。三方将投入百亿流量,扶持平台教育创作者,为K12、语言教学、高考、考研、职业教育等严肃教育内容提供流量支持,并借此计划打造出5位粉丝数超过千万,550位粉丝数超过百万的线上名师。
快手
早在2019年初,快手就投资了AI教育服务商“精准学”。7月,更是直接发布招募“教育生态合伙人”计划,邀请“优质短视频知识创作者入驻”,宣布给教育行业以“百亿次曝光”的扶持。
到了2020年初,又大手笔投资了数理思维创业公司“火花思维”。此外,收购A站,投资知乎……可以说是动作不断。可见,快手早已瞄准了内容领域背后的商机,这对想要入场短视频的教育机构而言,绝对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微信视频号
从1月21日,微信视频号正式开始内测,并邀请大量明星、行业KOL入驻视频号。这片11亿用户的大流量池所蕴含的商机的确值得教育机构关注。如果视频号按目前的创作端沉淀、用户端需求走向发展,即便微信之后也没有推出专门的教育策略,教育机构仍能在视频号获得沉淀目标用户的潜力空间。
随着在线基础设施越来越成熟,加上5G等技术支持低延时的线上学习体验,用户注意力会越来越多集中在短视频和直播场景。它们将成为机构越来越基本、重要的获客和用户服务场景。
教育机构如果想要进入短视频平台,需要结合自身的能力、资源优势做进一步决策,是否要投入某个流量平台、如何选择以及经营策略上如何定位。
美阅教育新功能即将上线,在抖快微一键导入课程,支持抖音,快手,视频号导出订单导入美阅教育,助你玩转短视频平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