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 3月29日—4月4日| 教育行业资讯
2021-04-06
近日,四川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考试顺利举行。今年全省报考人数和招生院校再创新高,共计23.5万人,94所招生院校。各院校高职单招录取工作将于4月中旬前完成。根据四川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通知,上述各院校可自主确定文化考试和技能综合测试成绩的科目权重组合及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最终根据相关规定和招生计划等情况,按照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美阅周报 | 2021年3月29日—2021年4月4日


【今日教育圈新鲜事】


报考人数再创新高 四川23.5万人参加高职单招


近日,四川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考试顺利举行。今年全省报考人数和招生院校再创新高,共计23.5万人,94所招生院校。各院校高职单招录取工作将于4月中旬前完成。根据四川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通知,上述各院校可自主确定文化考试和技能综合测试成绩的科目权重组合及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最终根据相关规定和招生计划等情况,按照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此外,在校期间参加由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和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中职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经省教育厅核实资格、高等职业学校考核公示,并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公示后,可由有关高等职业院校免试录取。


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 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


一、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二、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三、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四、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中小学校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五、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中小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注册登记或备案的线上培训网课平台、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确保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六、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七、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与指导工作,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各地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奠基


日前,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这份堪称“大改”的新版目录中,中职专业调整225个,调整幅度61.1%;高职专科专业调整439个,调整幅度56.4%;高职本科专业调整208个,调整幅度高达260%。有媒体援引教育部官方消息称,新版目录首次完成了对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一体化设计,旨在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专业目录五年一大修、每年动态更新。本来2020年就是规定的大修年份,恰逢2021年又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并面向2035年进行前瞻性布局,以系统思维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因而对过往目录进行一次彻底“大修”,可以说恰逢其时,理所当然。 更重要的是,面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要求,迫切需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目录,推动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教学内容、评价等相互衔接。正如有专家所指出,“过去中职、高职有点自己做自己的,发展路径很不清晰”。而通过2019年开始的本科职业教育试点,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将来“推动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一体化设计,构建一体化的知识体系、技术体系、技能体系”成为可能。而新版目录则为这样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可行的基础和路径。


陕西中小学课后服务今秋全覆盖


陕西省教育厅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重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今年9月,全省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要在学生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实现全覆盖,紧密结合第二课堂,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表示,学校是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充分利用其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优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责,特别要实现课后服务时间与当地下班时间的有效衔接,切实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同时不过多地增加教师负担。今年9月,陕西全省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要在学生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实现全覆盖,并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等内容丰富多样的活动。陕西要求,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相关收费政策,将收取的课后服务费足额用于课后服务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确保专款专用,并通过学校公示栏、公告牌等方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陕西还将召开全省课后服务现场推进会,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并要求各中小学加强学校部室建设,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阔视野、增强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