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营销增长的秘诀,教你如何做好流量搭建和运营!
教培机构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招生数量却始终不见涨,这就导致一些中小型教培机构,只能勉强处于维持生存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教培机构开始探索「私域流量」的玩法,但不少教培机构嘴上喊着要对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结果只是换个场景更高频地清洗仅剩不多的流量,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注定无法持续。我们从运营流程的角度出发,来看看教培机构应该如何进行私域流量搭建和运营。

教培机构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招生数量却始终不见涨,这就导致一些中小型教培机构,只能勉强处于维持生存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教培机构开始探索「私域流量」的玩法,但不少教培机构嘴上喊着要对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结果只是换个场景更高频地清洗仅剩不多的流量,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注定无法持续。


我们从运营流程的角度出发,来看看教培机构应该如何进行私域流量搭建和运营。


1.流量承载


最优的选择就是围绕着微信生态,因为12亿+月活的个人微信,使用率方面目前还没有一款APP能超过它。


那么是选择个人微信、微信公众号,还是企业微信号呢?这里推荐企业微信,原因在于:


 1.个人微信好友数量上限较低,只有5008,而且加好友限制较严,封号风险高;企业微信好友数量几乎没有限制,可以不断扩增,几乎没有封号的风险。


 2.微信公众号打开率已低至2%以下,而且发文、发消息都有次数的限制;企业微信由于已经和个人微信完全打通,可以互加好友,打开率在95%以上。


 3.企业微信还有许多个人微信所没有的功能,比如「会话存档」、「离职继承」等,可以协助教培机构在私域运营上更完善。


2.运营转化


教培机构搭建好私域流量池之后,接下来就要对私域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具体的方法很多,但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打造专业人设,一对一服务


在私域里做精细化运营,首要任务就是打造好运营人员的人设,也就是把要加用户好友的企业微信号,塑造成一个更具体、更易辨识的专业形象。


对于教培机构来说,这种专业人设显得更为必要,家长在给孩子报课的时候,往往更期待有专业的老师或教育顾问,能解答自己提出的各种问题。企业微信号打造专业人设的目的,就是让添加你好友的用户一眼就能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如果有相关需求的话,用户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教培机构常见的专业人设一般是「XX机构的XX老师」,而且因为企业微信昵称后面自带企业官方标识,更添用户信任感。而在个人信息介绍界面,则可以加上「专注XX学科教学10年」、「荣获XX优秀教师奖项」等等,进一步突显出自己的专业性。


另外,还有企业微信头像、职称简介,都可以辅助自己打造更好的专业人设。打造好专业人设之后,在和家长一对一私聊的过程中,才不至于把你当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客服人员。


2)朋友圈经营,巩固用户信任感


企业微信的朋友圈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私域场景,目前企业微信针对每个用户一个月可以发4条朋友圈,但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标签,推送不同的内容。这样可以在实现用户分层精细化运营的同时,确保不让过多的朋友圈广告造成用户的困扰和反感。


不过,朋友圈不能每天都发活动广告,还需要配合运营人员的专业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经营,比如分享一些知识干货,或者推送一些和孩子学习相关的内容,更有意义和价值。


3)企微社群运营,多方位促转化


当引流进来的用户足够多,无法保证全部一对一触达的话,社群就成了最好的运营转化方式。而在此之前,教培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孩子年龄段、科目报课需求,把用户拉进对应的社群,运营起来更高效和精准。


到了社群,运营转化的方式就多了,可以发布课程优惠信息,可以进行有奖问答活动,可以直播答疑提高用户互动率,可以通过免费送资料、书籍引导用户报体验课等等。


社群转化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是保证用户在社群里的服务体验,而不是换个地方把用户圈起来,继续干着洗量的活,这不是私域运营。


3.用户增长


最后,建好私域流量池之后,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再做用户增长了,同样还需要给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添砖加瓦。


基于私域流量怎么做用户增长呢?其实方式和以往的差不多,但是因为私域流量池的用户更精准,因此做起来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比如:最常见的转介绍活动,让私域里的老用户把专属链接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这样进来的用户还是流入到了私域流量池里。

另外,还可以在企微朋友圈、企微社群以送学习资料、送免费课程、送书籍实物等方式,发布各种助力、拼团活动,实现私域流量池的自我裂变。总之,各种各样的增长方式,都可以结合私域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美阅教育的美阅教育推出的【私域社群】和【一键加微】功能,实现企业微信和小程序的结合,可引导学员添加老师的企业微信和引导学员进入微信群,帮助各个教培机构沉淀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运营除了要把用户留在私域流量池里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后面的精细化运营,要将每个用户视为独特的个体,通过数据洞察对方的需求,从而提高每一次触达的质量。


最终的目的就是向用户输出自身的服务和价值,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从而实现产品的转化。这当然需要更多的投入,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用户的长期价值。